「身段最美的復起是在跌倒之後」。《巾幗槍神 世界冠軍之路》寫的是全美行動手槍冠軍選手顧方蓁一生的故事。這本回憶錄記述了她作為一個行動手槍射擊運動員的所有歷程。口述人顧方蓁認為,痛苦在人的一生裡有一席之地,而且往往是上帝給人類最重要的功課。在傳統保守的中國價值觀下長大,處在一個由男性形成和主控的世界中,顧方蓁能夠成為全國步槍協會比安奇盃全國行動手槍錦標賽女子組的八屆冠軍,似乎是天方夜譚的事,然而作者經歷的人生痛苦把她型塑成一位身懷絕技的女超人。在作家賈斯汀.帕爾的協助下,顧方蓁敘述了她一生的故事,這本非小說類的回憶錄由巴爾博亞出版社(Balboa Press)出版。 .
方蓁為參加行動手槍射擊比賽受訓之際,波士頓馬拉松大賽發生爆炸案,國人英勇團結的表現令她深有所感,矢言比賽務必全力以赴。方蓁出生於香港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譯者按:實為秦皇島),是三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十二歲那年,她全家移民到舊金山;十七歲時認識了她的丈夫顧家一,那一年夏天,她從高中畢業。方蓁是美籍華裔婦女,在職業生涯開始時其實是怕槍的人,她說:「我做的一切都是為家庭或家族事業。」家庭,始終是她無比引以為榮、為傲的來源。為了學會正確使用槍支,她報名參加了槍支安全課程。之後,她遭遇個人背叛,人生核心幾乎為之動搖。從一面工作一面照顧孩子的母親一直到成為世界冠軍,歷程她都在書中娓娓道來。方蓁說:「我的射擊說出我的故事。」
方蓁和她的丈夫家一一生中做過的所有運動——露營、健行、滑雪、帆板和騎馬——都教會她習慣吃苦。她說:「我若是能學會帆板運動,我想:我什麼都應該學得會。」我喜歡讀到方蓁走上射擊道路,是因為夫妻受到啟發有志一同;方蓁的母親是有人生成就的人也不斷衝擊我的思維。方蓁的工作態度是值得讚賞的——「我不是為名銜而射擊,我是為進步而射擊。」我也喜歡閱讀作者後來的心靈傾向——「二00三年左右,我開始玩味做一名勵志演說家的想法。一般從事公共服務的人往往來自高薪酬行業——牙醫、律師或醫生等。我希望有更多來自我的文化領域的人也公開參與、關懷社區。我想把我的故事公諸於世,公開談我射擊運動的成功,可以激勵更多的人,尤其是女性,去嘗試、去做。」這是一本有趣而過目難忘的書,讀時,我感覺自己彷彿坐在她旁邊,談她人生中的悲歡離合。我們要達到人生目標的各種關鍵點,方蓁在書中全都不吝分享。
我欣賞方蓁的希望,在面對人生的試煉時要老練、睿智和純真一點——「我也要確保自己具備要成功就必須有的條件:有紀律和敬業精神。」方蓁將她的故事告訴愛人、愛人生的人時,是滿懷的溫暖,這一點值得一提。她在射擊預訓時出事、必須養病療傷時,她表示:「兩週不能練習射擊變成了幾個月,我震驚不已,就好像一個作家不能寫了、一個歌手不能唱了。人推薦我去靜坐冥想,但射擊運動就是我的靜坐冥想;我需要清理頭腦、整理思緒、摒除世界時,就去射擊。」我發現傑夫 · 邁耶(Jeff Meyer)所著的《勇敢做夢、付諸行動》(Fear Not, Dream Big & Execute)和南希 · 李 · 伍迪(Nancy Lee Woody)的《眼淚與伸縮喇叭》(Tears and Trombones)與方蓁的著作屬於同類。前者揭示能夠激活、實踐我們夢想的工具;後者講的是一個男孩乞靈於音樂來消除生活中的悲傷。要說明方蓁回憶錄的核心思想,我想引用方蓁的話:「尋找你擅長的東西。」用與方蓁合作的作家賈斯汀.帕爾的話說:「我們大多數人永遠不會成為射擊冠軍,但我們都會有新嗜好、會想自己可以帶它走多遠。」方蓁在書中說:「但對我來說,射擊從來不是關乎輸贏,而是關乎運動塑造你成為什麼人——更強、更專注、更訓練有素,進而射出最佳成績。」這些話深深地影響了我。自我發現的歷程與挑戰,我們都不希望迴避,都樂於應付。讀完此書後,我學到要為了工作而工作,而不是為了取得成就而工作。
作者為比賽練習時數次意外受傷,但受傷反倒加強她對神的信心;在對神信心不減的情形下,她安然度過那些考驗的時期。整本書沒有任何粗俗的語句,編排極佳。然而,我也的確發現作者在回憶錄結尾時若干陳述有些不必要的重複。我心目中跟人類思想和抱負有關、漸進主題的理想人生故事,就像方蓁的一生。胸懷壯志的讀者絕對應該讀這本書。此外,這本書也非常適合年輕人和尋找人生意義的人閱讀,作品絕對值得在四星評等中得到四星!
(滿分四星)!
《巾幗槍神 . 的原文評論 點擊此處繼續閱讀這篇文章.